腸道是一個多樣性的微環境,其中生長有超過500種的細菌群。單層上皮細胞將共生的微生物和病原菌與下層的免疫細胞分割構成腸道屏障,所以腸道上皮屏障是阻止感染和炎癥的防御機制的主要成分。
益生菌是一類對宿主有益處的微生物,可減低輕者或致阻止疾病的發生,例如腹瀉、腸易激綜合征、腸炎性疾病等。
內外研究顯示,益生菌通過增強腸道屏障、調節免疫、競爭性黏附黏膜等發揮益生性功能作用,但是其調節腸道屏障的功能作用及機制仍然不完全明晰。
動物腸道是一個具有生物多樣性的微環境,其中生長著幾百種細菌、古生菌以及真菌,不同微生物菌群之間的交互作用形成腸道微生物穩態。
腸道微生物菌群在腸道新陳代謝、腸道上皮細胞功能、免疫系統以及炎癥反應信號通路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般正常動物體內腸道微生物菌群組成相對恒定,而當機體處于外環境變化或者接受抗生素治療時,動物體內腸道微生物菌群組成會發生改變。一些疾病的發生常伴隨腸道微生物菌群失調,如腸易激綜合征、炎癥性腸病、結腸癌、酒精肝以及肥胖和其他代謝失調?;加袧冃越Y腸炎等疾病的個體與健康個體相比,腸道微生物菌群的多樣性減少,但是其機制仍然不完全清楚
益生菌為腸道微生物重要組成部分,在腸道中發揮著重要的調節作用。菌種培養和分子生物學試驗表明,益生菌足以改變動物腸道菌群組成。
根據定義,益生菌的概念源于希臘語「對生命有益的細菌素」,而益生菌通常是指定植于動物腸道、生殖系統中,能產生確切健康功能作用的活體有益微生物(細菌或者酵母)。常見的益生菌有乳酸桿菌屬(Lactobacillus)、雙歧桿菌屬(Bifidobac)、鏈球菌屬(Streptococcus)和少部分大腸桿菌等。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lactis)和腸球菌(Enteroccus)也是常用的菌種。
益生菌主要分離健康的人體分離體,除對宿主有益外,與共生腸道微生物菌群均無本質區別。益生菌發揮功能的機制包括免疫功能進行調節,共生細菌和病原菌發揮干預作用、阻止機體感染,腸道穩態的修復,以及致病性毒素的降解。乳酸桿菌在病毒感染無菌豬產生炎癥反應中,能足量通過調節抗炎細胞因子和抗炎細胞因子的相對水平,達到維持體內免疫平衡狀態
小結
益生菌通過促進粘液層的形成,分泌抗菌因子,與腸道內的sIgA分泌物進行競爭,增強粘附部位的粘附能力,增強致密連接形成等多種途徑發揮其作用。研究益生菌與腸道上皮障礙物互作及其機制,對于改善人和動物性腸道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大量研究已表明,益生菌通過-腸道粘膜免疫系統交互作用,以增強腸道上皮屏障功能,但益生菌通過-腸道上皮屏障之中哪種實體、全面機制尚不清楚,有關益生菌通過-腸道上皮屏障之中仍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