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i場衛生與消毒

2020-08-16


1、場區外環境控制

對豬場外圍及主道路、豬場門口、出豬臺進行生物安全管控。場區外建實體圍墻或者鐵皮圍墻,做擋鼠設計,鋪防鼠帶。日常進行巡邏、消毒管理。

1.1豬場外圍及主道路

豬場外圍用鐵皮建擋鼠板,墻體至少1.5米高,直型擋鼠板要求80厘米寬,直角擋鼠板垂直墻體阻斷鼠類攀爬的部分至少30厘米寬,石渣防鼠帶10厘米厚、80厘米寬,或者墻根至少硬化5O厘米寬。進鍺場主道路,八,盡可能寬),防止鼠類在豬場周邊活動。

1.2豬場門口

門口外圍墻:墻角鋪設防鼠帶﹐防止老鼠打洞進入圍墻內,圍墻、墻根無孔、縫、洞、雜草、雜物、樹木,具備防鼠和其他爬行動物功能。

設置消毒池:水深12—15厘米,配置2%氫氧化鈉溶液消毒水,設有擋雨棚和雨水排水溝,消毒液每周更換1次。

大門口區域、道路:每天清洗1次,每周進行1次消毒,關鍵區域配備攝像頭,實時監控人員、車輛、物品的進出是否符合生物安全規范。

監督;安保人員單獨住宿,不在隔離區/生活區住宿;安保室、消毒室每天拖地消毒1次或清潔地面后噴灑消毒。

大門消毒問管理:大門口的消毒間需分成2—3間(進場人員小物品消毒間、進場物資浸泡間/熏蒸消毒間、食堂物資浸泡開。確保消毒問的密閉性,并配備鏤空式貨架。配備浸泡桶、水龍頭、排水口,浸泡間凈區與污區做物理隔斷。消毒間每天晚上紫外燈消毒2小時,每2周熏蒸消毒1次,用過氧乙酸( 1g/m3)、戊二醛( 5mL/m3)等進行熏蒸消毒處理2小時。另外,做好到場人員、車輛和物品的消毒記錄。

2、外生活區、生活區衛生與消毒

外生活區要設置有人員隔離區,配置隔離區淋浴問、隔離間、物品消毒間﹑物貧它沖劍”非生產區人員與生產區人員分開住宿。定期進行滅鼠、滅蟲、消毒管理。

2.1隔離宿舍

人員進入豬場隔離區宿舍前必須淋浴。隨身攜帶的物品經消毒后,才能帶入隔離區。從隔離區進入生活區前,所使用的生活用品和住宿房間均需要進行清潔消毒。每次人員隔離完畢后,安排專人收拾隔離宿舍相關物品。

隔離區要安裝防鼠板,做好防鼠措施,每月至少進行一次滅鼠,宿舍拖地消毒,公共活動區域每周至少消毒1次。

2.2廚房

廚房必須配備消毒餐具的設施,接菜容器在每次接菜前必須經過蒸汽或高溫消毒﹐禁止做任何形式的涼拌菜(含蘸醬菜、涼拌鹵肉等),操作過程中必須洗手消毒。

每天消毒廚房﹐做好防鼠防蚊蠅措施,窗戶裝好防蚊羌網,下水道安裝好防鼠網,門和吊頂做好密封。

廚房工作人員進出廚房要換鞋,其他人員禁止進入廚房。

2.3餐廳

送餐車、保溫箱或塑料框每天消毒,設置專門的傳菜通道。廚房廚師通過傾倒轉接的方式,將廚房炒好熟菜倒入生活區餐廳盛菜盆中,傾倒轉接過程中菜盆禁止直接接觸。所有剩飯剩菜禁止給其他人員,通過傳遞口傳遞給外圍人員,進行無害化處理。餐廳必須配備消毒餐具的設施,接菜容器在每次接菜前必須經過蒸汽或高溫消毒。注意每天對餐廳進行消毒。

2.4生活區宿舍

非生產區人員與生產區人員分開住宿,宿舍區、公共活動區域每周至少消毒一次。

生活區人員禁止隨意到大門口、隔離區域。生活區、生產區專用電工包及工具,嚴禁交叉使用。

每月至少進行一次滅鼠工作,做好滅鼠記錄,每周進行一次滅蚊蠅、嶂螂工作,做好相關記錄。

生活垃圾分類,統一存放處理,防止老鼠、蒼蠅滋生。

3、生產區環境衛生與消毒

生產區環境衛生管理包括生產區洗澡室、物資消毒間、人員和豬群管理、無害化處理、飲水衛生及消毒、生產和場內管理。

進入生產區人員必須嚴格執行淋浴制度;進入生產區物資必須嚴格執行消毒制度;生產人員必須嚴格遵守豬場安全生產制度,服從管理,禁止走出連廊外。每棟欄舍門前配有腳踏消毒池(桶)、洗手消毒盆、消毒劑。連廊內通道地板必須硬化,經常檢查,定期做防鼠滅蚊工作。

3.1生產區一般要求

風機和水簾增加防鼠網,安排人員定期檢查連廊,并做好記錄。各類防護通道及墻壁完好(下水道、出風口、通風道、污水溝、糞溝等全部要加裝粗細不同的鐵網、鋼絲網,墻壁門縫窗戶天花板堵洞,防止鼠類進入)。生產區、內圍墻至外圍墻之間的所有樹木、植物全部進行清除,清理植物后的地面鋪黑膜、鋪石渣。定期清理長出的樹木、噴除草劑除草。定期滅鼠(每月至少1次),在老鼠出沒的位置安裝電貓,及時滅蚊蠅;

每周2次對連廊內部道路進行消毒。

3.2生產區淋浴室衛生與消毒

人員進出執行洗消制度(進入生產區和返回生活區,均需要淋浴消毒)。衣服必須每天更換,浸泡消毒,清洗干凈后烘干。

防滑墊使用3色分開管理(如紅黃綠);每周消毒水沖洗防滑墊。

淋浴室淋浴區禁止放置毛巾,毛巾要放置在污區衣柜和凈區衣柜(顏色區分管理),每天統一進行清洗消毒。

3.3生產區物資間衛生與消毒

生產區配備2—3間物資消毒間。物品消毒需全進全出,在消毒問消毒后至少靜置24小時才能啟用,平時不用時一定要及時關閉門口,防止鼠類、蒼蠅進入,消毒間必須保持密閉良好,消毒間內需要配備鏤空式貨架擺放物資。

3.4生產區人員衛生管理

正常情況下,嚴禁在生產區用餐,嚴禁私自攜帶一切食品進生產區。隔離在生產區的人員,統一配送飯菜進生產區,但餐具必須經過消毒。

各棟舍要有明確的劃分標識,不得隨意串崗,各棟舍人員禁止隨意亂竄,專人專崗,常用生產工具等禁止交叉使用。人員進出要洗手,腳踩消毒水,更換棟舍內的專用鞋(分顏色管理)。

巡欄、治療注射工作由棟舍內人員完成,注意器械消毒,防止人為擴散病原。

3.5圈舍衛生與清洗消毒

對欄舍內部屋頂、過道、墻體、隔柵、舍內設施等進行全面噴霧消毒。一是注意斷電:關掉欄合總閘,高壓沖洗機所使用電源由外部直接拉線接入,并接有漏電開關。二是保護電器:用消毒水浸泡過的毛巾擦拭插排、燈座等電器,后用消毒好塑料袋或者薄膜包裹,防止水滲入電器,造成損失;待最后一輪洗消完畢后,方可拆開,進行熏蒸消毒。三是規范排放:堵住出糞口、污水排放口,待洗消完成后,用抽水機將污水抽出欄舍或在出糞口直接引流出來,切記不要直接排放到化糞池。

洗消人員要做好防護,穿工作靴,戴手套、口罩、護目鏡和帽子,以不暴露皮膚為原則。

洗消前準備:準備高壓沖洗機、清潔劑、消毒劑、抹布及鋼絲球等設備和物品,豬只轉出后立即進行欄舍的清洗、消毒。

物品消毒:對可移出欄舍的物品,移出后進行清洗、消毒。

欄舍熏蒸消毒前,要將移出物品放置舍內并安裝。

水線消毒:放空水線,在水箱內加入溫和無腐蝕性消毒劑,充滿整條水線并作用有效時間。

欄舍除雜:清除糞便、飼料等固體污物;熱水打濕欄舍浸潤1小時,高壓水槍沖洗,確保無糞渣、料塊和可見污物。

欄舍清潔:低壓噴灑清潔劑,確保覆蓋所有區域,浸潤30分鐘,高壓沖洗。必要時使用鋼絲球或刷子擦洗,確保祛除表面生物膜。

欄舍消毒:清潔后,使用不同消毒劑間隔12小時以上分別進行兩次消毒,確保覆蓋所有區域并作用有效時間,風機干燥。

欄舍白化:必要時使用石灰漿白化消毒,避免遺漏角落、縫隙。

熏蒸和干燥:消毒干燥后,進行欄舍熏蒸。熏蒸時欄舍充分密封并作用有效時間,熏蒸后空欄通風36小時以上。

3.6趕豬通道清洗與消毒

清洗與消毒:與欄舍清洗消毒步驟一致,避免使用高壓清洗。

火焰消毒:進豬前,用火焰噴槍將趕豬通道,從里向外,從上到下消毒。

4、工作服和工作靴清洗消毒

豬場可采用“顏色管理”,不同區域使用不同顏色!標識的工作服,場區內移動遵循單向流動的原則。人員離開生產區,將工作服放置指定收納桶,先浸泡消毒作用有效時問,后清洗、烘干。

生產區工作服每日消毒、清洗。發病欄舍人員,使用該欄舍專用工作服和工作靴,本欄舍內消毒、清洗。進出生產單元應更換工作靴。

5、設備和工具清洗消毒

欄舍內非一次性設備和工具需經消毒后使用。設備和工具專舍專用,如需跨舍共用,須經充分消毒后使用。根據物品材質選擇高壓蒸汽、煮沸、消毒劑浸潤、熏蒸等方式消毒。

5.1欄舍物品和工具消毒

不能再次使用的,集中焚燒處理。能再次使用的(如鐵鏟等),采用彩條布等自制臨時浸泡消毒池,將所有清理出的工具和物品采用分類浸泡消毒,或者熏蒸消毒備用

5.2漏縫板等消毒

使用高壓清洗機對漏縫板底部進行清洗消毒。

5.3附屬設備消毒

水簾消毒:在水簾池中加入消毒劑,開啟2小時以上。

水塔消毒:在水塔中加入漂白粉(20g/100Okg),至少浸泡1小時。

料塔消毒:清空后進行熏蒸消毒。

6、飲水

半個月送檢一次,檢查病原,取水點為出水點、飲水點。加藥要求:在豬的飲水中均勻加入漂白粉(20g/1000kg),應先將漂白粉加一定的水混勻后在抽入消毒水罐中,禁止直接加粉末,以防不能混勻。加藥水罐在生產區外圍的,由生產區外圍指定人員對飲水添加消毒劑,加消毒水罐在生產區的,應安排進生產舍人員添加消毒劑,若需要進出連廊時,人員需要淋浴、更衣、消毒。消毒劑的選取,可參考《中小養豬場戶非洲豬瘟防控技術要點》推薦的藥品。


分享
寫評論...